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华东师范大学)

宁夏回族自治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研修班


宁夏回族自治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研修班

    程敏:2021年10月20日上午,陈红娟教授所作的《坚持立德树人,提升思政课教师德育与教学能力》专题讲座,理论功底深厚,指导性强,受益匪浅。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在此过程中面临着多重转向,进入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育面临着新的问题,迫切需要思政课教师提升教学能力。针对学生对思政课的被动学习态度,必须培养和提升思政课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专题化教学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下午,虹口区委党校的潘老师以渊博的知识和幽默的语气为我们呈现了“行走中的思政课”精彩一课,耐人寻味。可以说,一整天从理论和实践都得到了思想升华,收获满满。


    高炜:今天的讲座强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是马克思主义宣传的主阵地、主渠道,帮助青年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新形势下,由于国内外环境的变化,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更加复杂,要求我们必须继续深化思政课课程改革,做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思政课教师也面对着更高要求的挑战,我们必须提高自身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来适应新时代的思政课教学,讲好每一堂思政课,发挥重要作用,切实承担好铸魂育人的时代重任。


    张亚楠:通过今天的学习,使我不由的发问,新时代的思政课教师应该是什么样的?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思政人也有一代思政人的使命。新时代思政课教师的使命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放眼世界,我们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新时代思政课教师只有顺应时代大势,抓住时代特征,牢记光荣使命才能不辜负这个时代,不辜负这个国家,不辜负这个民族,不辜负每个学生。立德树人,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师育德与教学能力,做好时代之问。  


    李静:今早陈红娟教授《坚持立德树人,提升思政课教师的育德与教学能力》的讲座,从历史沿革、何以必要,如何提升德育与教学能力三个方面展开讲座。陈教授从时代的变化、学生的变化多角度提出了如何提升思政课的教学实效的对策,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在一线教学实践的探索。听此讲座受益匪浅,也更加感受到思政课教师任重而道远。


    孙月华:通过今天下午行走的党史学习,我们参观了鲁迅在上海的故居、茅盾的故居等,认真聆听专家讲解伟人鲜为人知的革命故事,很受益。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也是中国革命红色基因的发源地。上海红色文化内涵丰富,“红色源头”特点鲜明。此次活动不仅使我们谨记党昔日的斗争岁月,更深化了我们对党建工作的理解和认同,提升了大家的组织归属感和思想意识,进一步坚定信念,立足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本职工作,讲好每一堂思政课!


    杨荟娟:早晨陈教授与我们分享了如何提升思政课教师的育德与教学能力的方法,整个讲座内容详实、案例丰富、教学理论可操作性强,解决了很多我们思政课教师在日常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所遇到的难题,提供了很多我们可借鉴的经验,加深了我们对思政课程以及课程思政的认识,对我们今后的思政课理论教学以及实践教学均有很大的帮助。


    蒋福军:“博大胆识铁石坚,刀光剑影任翔旋。”在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城市斗争中,无数革命志士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续写着一曲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英雄故事!陈延年、赵世炎……为什么有那么多的革命者骨头那么硬,甚至不怕严刑拷打,不怕流血牺牲,源于他们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武装下对中国共产党无比的忠诚,对推翻黑暗社会建立富强中国使人民真正当家作主的美好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坚定信念和高尚的信仰,源于他们为饱经苦难的中国人民过上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惜一切的奉献精神。的确,理想信念是我们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更是我们每一名思政课教师的精神之钙。


    赵元福:“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陈教授从思政课的缘起,到目前思政课面临的问题和如何发展给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对于我们如何更好地开展思政课提供了理论帮助。在信息化发展的今天,思政课的道路需要更多的人去探索,去创新。做为思政课教师,我们更要肩负使命,共同努力,让这条路越走越宽广。


    马晓娟:今天的学习收获满满、感触很多!早上陈教授的讲座及现场答疑,对当前我们思政课教学改革面临的实际问题和困惑给予了直接回应。下午参观鲁迅故居,一堂行走的思政课,通过革命者们感人至深的革命故事,使我们更加深刻地领会了中国共产党人忠诚于党的政治品质、视死如归的奉献精神和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


    武琪:诞生于延安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其目的是打造理论和业务过硬的干部队伍,与新时代培育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使命一脉相承。了解思政课发展历史,有利于提高当前思政课建设的历史站位。


    郭新斌:思政课程要体现出其时代性,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技术的时代性,要充分发挥技术作用,丰富思政课堂的方法。二是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时代性,着实结合学生的实际,讲好思政课。


    岳磊:思政课讲起来重要,但上起来往往不得其要。究其原因,思政课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知识性课程,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很难做到“入脑入心”。而“行走的思政课”这一教学形式弥补了传统的理论讲授和“说教”。行走的课堂走出一条线,帮助我们描绘出形象立体的信仰。因此,作为新时代的思政教师,要全面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和实效性,创新方法手段,采用探究式、体验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好奇心和兴趣,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行政和教研部门要加强师资培训,引导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思政课建设中来,培养一批能讲、会讲、善讲的专兼职思政课教师队伍。


    丁红梅:岁月不居,时节如流,秋去冬来,冷风冽冽。2021年10月20日上午,宁夏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齐聚上海苏州饭店上海厅 ,聆听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陈红娟教授讲座,陈教授从历史沿革、何以必要、教师能力三个方面,引领大家感受党和国家对思政课的高度重视,思考提升思政课教师育德与教学能力的策略路径,鼓舞广大思政课教师增强学科信心,坚定育人情怀,着力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讲座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条理清晰,有广度,有深度,有温度,有效度。作为思政课教师,我会坚守育人初心,提升自身素质,争做四有好教师,争当学生引路人,用敬畏之心对待课程,用仁爱之心对待学生,用工匠之心对待事业,用进取之心对待自己。


    范青:今天学习的主题是:坚持立德树人,提升思政课教师的德育与教学能力。来自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陈红娟教授带来了精彩讲座。内容从三个方面展开,其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历史沿来,列举了北京大学、上海大学、抗大、陕北工学等院校是如何开展思政课教学的。同时,也挖掘了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情况。其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何以必要,以前,教师的权威是身份赋予的,如今,教师的权威是需要证明的。做为思政课教师,深感在新时代从事更为艰巨的重任,因此,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提升,做好学生的引路人。


    戴维毅:南国的秋雨少了点热情,多了许凉意,顶着淅淅沥沥的雨,我们一行穿梭在上海的老弄堂里。 “行走的思政课”让一幢幢旧建筑活了起来,在“民族的脊梁”故居前再次展现那段峥嵘岁月,景云里的弄堂口、多伦多路无声的诉说文化和隐蔽战线的腥风血雨;一个个英烈从脑际深处走了出来,瞿秋白、陈延年、赵世炎——“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行走在秋雨中,心灵受到触动,更能理解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永远怀念革命先烈,牢记他们丰功伟绩,传承好红色基因,是每个思政教师的责任。


    李晓玉:今天陈教授讲座很全面,让我越到很多。面对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如何上好一堂课思政课,是我们所有思政老师都面临的一项挑战。首先,我们必须充分了解我们学生,他们所掌握的相关思政知识并不比我们少,只不过他们的知识碎片化、浅表化比较多,需要我们从系统上、整体加以引导。其次对我们思政教师提出更大的挑战,我们不仅要掌握丰富的一手文献、理论资料,还要掌握大量网络热点信息以及新一代大学生关注点,同样我们还要高度总结能力与辨别能力,这样我们才能将高质量有价值的知识讲授给我们的学生!最后我们必须掌握现代化教学技术,从教学理念到教学手段都必须学习最前沿技术,才能跟上时代变化与让学生认可!另外思政教学实践也必须与教师科研紧密联系,只有领航新时代理论前沿,才能真正实现大思政思想教育!



    洪嘉:今天的课程分为两部分,早晨听了陈教授的课程了解了我国思政课的历史和由来,当前面临的问题与困难,深感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肩上的任务艰巨,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要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思想意识,尤其是要多读原著提升理论素养;下午的现场教学,行走的党课,带我们跟随革命先烈的足迹感受他们当时坚定的理想信念,不畏强暴,敢于牺牲,勇于奉献的精神深深感染着我,我们要沿着革命先烈的足迹传承他们的精神,为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李端: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使人超越时空感知最真实的故事,从山阴路到多伦路,在上海典型的石库门建筑的弄堂里,承载了中国共产党人在国民党白色恐怖下英勇顽强斗争的岁月。在这一街区,有周恩来早期革命活动的遗址,陈延年、赵世炎居住、工作及不幸被捕的遗址,有鲁迅、茅盾、瞿秋白的旧居。通过此次实践教学,对多伦路街区民主革命时期党的城市斗争史迹的实地考察、学习与交流,加深对中国共产党的光辉业绩和光荣传统的认识与理解,进一步认识党的城市斗争在中国革命进程中不可或缺的巨大作用,进一步认识中国共产党在城市斗争中带领人民进行的英勇奋斗和付出的巨大牺牲,进一步理解在城市斗争中老一辈共产党人的奉献精神和坚定信念。


    王丽坤:今天上午听取了许瑞芳教授的专题讲座,进一步理解了当下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背景,尤其结合许老师讲解的新疆、台湾、香港等地的教材案例,让我明晰了教材、课堂的重要性,也更觉思政课教师身上责任之重大。下午跟随虹口区委党校老师的步伐,深度阅览学习了北外滩的建筑及其背后的历史。从中国邮政博物馆、礼查饭店,到白玉兰广场,再到隔江所见陆家嘴地标性建筑——上海中心大厦,一幅穿越百年的历史画卷在眼前铺开。通过这堂实践课,深刻感受到上海这座城市的厚重与活力,感受到上海的无限魅力和无穷动力!


    宋阳:通过第三天的理论与实践的培训,使我深深地感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发展尤为重要,而作为承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政课教师们来说,承担起这一责任更显得尤其重要,这其中,就需要不断解放教师的“生产力”。一是需要解放教师的“研究生产力”。思政课教师的理论基础,是思政课教学的重要来源,教师应该在科学研究的前提上创造科研成果,从而促进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有效提升,进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二是需要解放教师的“时间生产力”。思政课教师的基本功在于教学,教学时间有限但储备教学能力的时间则需要更多,更多部门应该增加思政课教师的有效备课时间,使得思政课教师可以安心、足额将有限的时间用于教学准备。三是解放思政课教师的“生活生产力”。在当今社会,思政课教师与其他各专业教师一样,承担着教学、科研的校内任务,同时,也承担着家庭责任、子女养育、双亲赡养等社会责任,这就需要我们给予他们更多的生活上的帮助,在职称评审、学历晋升、生活补贴中给予他们更多的政策性倾斜,而不只是“制度性约束”。解放教师的生产力更多措施应在于让专业的教师从事专职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才是思政课创新发展的根本动力之一!